《人民日报海外版》采访报道四川师范大学学生谈就业

  • 发布时间:2021-03-25 16:50:51
  • 数据来源:四川师范大学
  • 浏览量:289

编者按:据人社部统计,今年高校毕业生高达909万,就业压力大。对此,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稳定事业单位招聘、推动国有企业扩大招聘、激励中小微企业更多吸纳就业、支持多渠道灵活就业、鼓励毕业生到城乡社区就业……面对如此多元的就业渠道,即将毕业的女大学生们有着怎样的就业观?《人民日报海外版》2021年3月25日第12版登载了题为《她们这样规划自己的职业》的专题报道,对包括我校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徐佳在内的6名大学生进行了采访。现将该文转载如下。

1616633028477831.jpg


  当一名中学数学教师

  ■ 徐  佳  四川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

  作为即将毕业的我,充分做好就业计划和职业规划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有一个清晰的职业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自我认知则是其基础。因为从小喜欢数学和崇尚教师这一职业,我来到了四川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学习了数学专业和教育的知识,参加了学校安排的教育实习。在实习中与学生难忘的相处经历,使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职业目标——中学数学教师。

  目前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就业趋向于大城市,这些区域的教师岗位往往竞争激烈且需求小,而中小城市区域的教师岗位相对较多且人才需求量大。就此种就业形势,我会积极响应国家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政策,秉承把个人抱负与社会需求紧密联系起来的观念。

  同时,我了解到近年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逐步提高,要求毕业生有更加扎实的专业功底、优良的个人品质等。根据社会对教师各方面能力的需要,我会结合自身情况努力提高综合能力,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自己的职业生涯做好以下充足的准备:

  “学高为师”:为提高自身外在竞争能力,我考取了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证书、全国计算机二级证书、英语四六级等各级各类证书;参加了学校义务家教、广元支教、教育实习、教学机构培训等以丰富自身教学经历。为提高自身内在竞争能力,我积极参加各类师范生技能大赛、说课赛课;向优秀教师学习,吸收教学经验,珍惜每一次上课机会,通过反复的备课、试讲、修改、上课、评课、总结反思,做到每一课都“有备而来”;每天进行至少一次的情景模拟教学,在练习中构建自己的教学新模式,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重视每天所学专业的学习等,以达到大胆创新、提高教学能力、加强知识储备的目的。

  “身正为范”:学生具有“向师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面前十分重要。我要早日褪去“大学生”这一标签,以一名教师的标准要求自己,我将通过学习先进教师的优秀道德品质、阅读书籍学习师德理论等来提高自身修养,以为人师表。

  本报记者  王明峰整理


相关词推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