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直过民族”享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地处西南边境的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名列其中。“重视程度空前、推进力度空前、取得的成就空前”,这是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2019年底赴澜沧督导验收时,对该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给予的评价。
澜沧,是云南省25个边境县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拉祜族自治县,是典型的“直过民族”聚居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启动以来,澜沧县委、县政府秉持“抓教育就是抓发展、抓民生、抓未来”的理念,千方百计、凝心聚力抓均衡,砥砺前行促提升,使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大、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切实保障各民族适龄儿童少年都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义务教育。
再穷不能穷教育
澜沧县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是全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全县累计识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1.04万人,财政自给率不足10%。在脱贫攻坚任务十分艰巨,资金筹措异常困难的重重压力面前,澜沧县委、县政府坚持“再穷不能穷教育”的认识,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重要抓手,制定《澜沧县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工作实施方案》,将争取来的资金义无反顾地投向教育,持续加大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美丽校园工程。
2016以来,中央和省市县累计投入教育资金36.17亿元,改扩建学校132所,新增学位5080个。2019年,澜沧县又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专项资金1.25亿元,用于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目前,全县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达标,育人氛围浓厚。
同时,澜沧县加大师资调配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校长交流任职、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努力促进师资均衡。2016年以来,全县补充义务教育教师550人,聘请学校“三类人员”服务2350人次,解决农村教师住房39325平方米。全面落实贫困学生资助、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等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让农村的孩子和城里的孩子一样享受到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优秀民族文化在校园传承
澜沧县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79%,分布于民族“直过区”的拉祜、佤、布朗3个“直过民族”人口有15.6万人。澜沧县各学校将办学理念与民族文化传承相结合,把民族文化传承工作融入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及家长对民族文化的重视和传承。全县20个乡(镇)成立了民族文化传承点,建成校内民族文化传承室8个,邀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到学校开展优秀民族文化传承教育。拉祜族的《快乐拉祜》、哈尼族的《其多列》、佤族的《梳头调》等歌曲列入校本课程在学校传唱。通过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澜沧县少数民族“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的独特优势得到保护、传承。
“国门教育”引导学生爱祖国爱家乡
澜沧县与缅甸接壤,有边境线80余千米。结合地处边境的实际,澜沧县在边境国门学校开展以“国门教育”为核心的爱国主义教育,以“我看国门”“国门前宣誓”“漫步边疆红色土地”等活动为载体,加强爱国固边教育、国防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国家认同教育,激发广大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发挥革命老区优良传统,充分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和党史人物资源,通过党史进学校、红色文化进班级、编撰《美丽的澜沧》县情教育读本等方式,让广大中小学生感受当年的艰苦岁月和革命斗争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深刻认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美好,以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激发边疆孩子的民族自豪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承载着澜沧50万人民对公平教育和优质教育的“双重期盼”。最美的风景是校园,最好的建筑在学校,今天的澜沧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上倾尽全力,交出了一份成色十足的均衡答卷。未来,澜沧县将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解决人口素质性贫困,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抓手,全面提升教育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链接-合作教育招生网欢迎教育机构、媒体、高校、出版机构等联系合作 合作热线:010-60685631 邮箱:chinazjzs@126.com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