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马:实施全面从严治教,大力振兴乡村教育

  • 发布时间:2020-06-02 10:33:21
  • 数据来源:巴马瑶族自治县教育局
  • 浏览量:422

巴马瑶族自治县是世界著名长寿之乡,广西国际长寿养生旅游胜地,深圳巴马特别合作试验区核心区。但长期以来存在教育事业短板。为彻底扭转不利局面,该县从2019年初开始,全面启动实施从严治教工作。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教育面貌焕然一新,巴马教育新形象逐渐竖立起来。

一、以制度建设为准绳,把规矩“立”起来。

一是把制度体系定下来。巴马县从制度入手,经过摸底调研,结合本县实际,出台了《巴马瑶族自治县全面从严治教实施方案》,同时制定了相关配套管理办法,为全面实施从严治教提供了坚强的制度支撑。二是把红黑榜通报用起来。巴马把在开展从严治教工作中表现优秀的学校和个人纳入“红榜”点赞,对作风不严不实,工作效果差的单位和个人列入“黑榜”批评。至今,该县共印发了5期“红黑榜”通报。三是把不合格教师召回来。每学期按分类别、年级、学科的教学成绩绩效分,对全县倒数第一且不达标的教师实行召回管理,加强教师岗位的合理流动及调整,奖勤罚懒,形成激励竞争机制。目前,该县共召回3批次教师共160人次。对被召回的教师进行集体约谈教育和业务提升培训,并采取扣除当年政府绩效奖10%的办法,促使被召回管理的教师端正思想,知耻后勇,增强危机意识,重塑个人形象,激活教与学双活力。

二、以试点先行为牵引,把局面“活”起来。

巴马以自在舆论旋涡的燕洞镇交乐小学作为全县从严治教改革的试验田,提出了“一年打翻身仗、二年上台阶、三年树标杆”的工作目标。把该校不合格的学校领导换下来,把年轻有为、敢于担当的教师调整到领导岗位,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进行全方位地改革重塑。经过一年的艰苦努力,成绩显著提升,2019年春季学期交乐小学六年级教学成绩从2018年的全县第68名提高到第18名,办学满意度从45%提升到92.85%,实现“一年翻身”的预期目标。交乐小学的成功实践为面上工作的铺开奠定了基础,增强了信心。

三、以提升质量为根本,把满意度“提”起来。

通过反复抓、抓反复,该县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得到了较大进步,学校和老师的满意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大部分学校做到从严管理,从严要求,从严整治,师德师风明显好转,教师离岗问题、“慵懒散”问题、违纪违规问题大为减少。各学校师生学习风气日渐浓厚,教育质量稳步提高。一年多来,全县教师屡获各项教学教大奖,学生对老师评价满意度达94%。社会各界对巴马教育工作满意度达到96.80%。

四、以体系力量为保障,把监管网“张”起来。

一是建立管理体系。巴马县委书记、县长担任全面从严治教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县领导联系农村学校,全县上下统一指挥,全力出战。10个乡镇、13个行业部门、全县中小学成立专门机构,齐抓共管。特别是把从严治教和乡镇党政正职绩效考评挂钩,使从严治教真正形成“大合唱”,而非教育系统的“独角戏”。二是建立监督体系。充分发挥乡镇纪委和派驻纪检组的探头作用。各村建立教育监督委员会,发动群众力量对乡村教师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监督。

该县乡村教育从曾经面临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到实施从严治教后的“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变,背后是巴马县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是全县教育系统“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自我革新,成效喜人,形势向好。但该县也清醒地认识到还存在不少矛盾,比如,任课教师与非任课教师之间,统考科目教师与非统考科目教师之间,教学任务重的教师和教学任务轻的教师之间,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之间等等,都需要认真应对,处理不好,都难以为继。为此,该县也在边摸索边总结边改进,总之遵循“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钻营者得利,让广大学生最受益”的初衷,坚持实施从严治教不放松。同时,该县还积极开展“让每位孩子学会一门乐器、擅长一项体育运动”“戏曲进校园”“一校一文化、一校一特色”活动,不断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让学校氛围既严肃又活泼,推动学校向内涵式、特色化、高水平方向发展。


相关词推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