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供给 抓帮扶 为稳就业出实招

  • 发布时间:2020-03-23 12:08:41
  • 数据来源:上海大学
  • 浏览量:81973

2020年,在疫情防控和经济下行的影响下,大学生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需要政府、高校、企业、毕业生的共同智慧和协同应对。市政府办公厅出台的《关于做好2020年上海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非常及时,既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契合上海高校现实情况,又切实顺应了2020届毕业生的实际需求和所思所盼,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稳就业的工作思路和务实举措,《若干意见》的推出及相关措施的落实,对当下全市高校毕业生而言无疑是一针强心剂。

一、稳就业关键在就业供给。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强化稳就业举措,通过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来增强企业的稳定就业岗位能力。《若干意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采取免、减、缓、奖等具体措施为用人单位纾困,精准牵住了稳就业先稳企业这个“牛鼻子”。从上海大学往届本科毕业生情况看,36%的毕业生会进入与国家战略、国防安全、国民生计等领域相关的各类央企国企,央企国企的就业岗位供给能力对处于2020年特殊环境中的毕业生就业极为重要,《若干意见》明确了国有企业就业市场稳定器的作用,并同时明确了面向企业的相关财税支持政策,对毕业生而言确实是利好消息。对往届毕业生就业流向的分析显示,中小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重要渠道,《若干意见》对中小微企业这个稳就业的“蓄水池”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也有相应的对策。《若干意见》还增加了考研、基层就业项目、社区工作、公务员、就业创业见习计划自主创新创业等支持力度,这无疑给2020届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渠道和就业去向选择。

二、稳就业重点在就业帮扶。疫情防控需要限制和减少面对面的人际交互和交流,高校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从线下为主线上为辅,转变为了线上为主线下为辅,甚至在一段时间里全部搬到了网上,线上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们习以为常的毕业生工作方式,但网络的巨大整合力也极大地释放了更多更广泛的就业供需精准对接的可能性。《若干意见》搭建了政府主管部门、行业、企业的多种网络招聘会方式,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网络招聘资源,需要高校认真研判特定单位或行业的招聘需求,保持与招聘单位的沟通热度和密度,同时准确细分学生就业需求,做到精准推送、精准匹配,降低供需双方的沟通成本和时间,促进就业成功率的提升。线上招聘对高校就业工作组织者、管理者的互联网+工作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2月以来,上海大学提升了“互联网”+就业平台功能,既做好面上覆盖也做好精准滴灌,面向330家企业开展了线上调研,举办了410家企业召开的春季网络招聘会,提供岗位数1500余个,开通了华为、中国商飞、中国电信等25家重点企业的专属线上招聘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服务,惠及30000多人次毕业生。在《若干意见》的引领下,学校将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衔接好就业观与生涯教育、就业心理咨询、就业形式政策解读、职业胜任力测评、简历撰写辅导、线上面试技巧辅导、手续办理等工作,不断线开展线上就业指导24场,累计指导学生800多人次,对困难学生做到一生一册兜底保障,对疫情重点地区毕业生制定“一生一信息一政策”帮扶机制。学校将认真研究教育部、上海市新出台的大学生就业支持政策,用好用足这些政策,同时做好校内外工作的有效衔接,一方面更加主动对接国家发展战略,联动相关政府部门、就业服务机构和重点行业企业,树立“一体化”和“一盘棋”意识,推动就业信息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共享,另一方面更加密切招生-培养-就业的联动与反馈机制,优化专业布局结构,统筹做好毕业生就创业工作,勠力同心,同舟共济,共克时艰。(文/上海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聂清)

来源:上海教育新闻网http://www.shedunews.com/shiping/dujia/2020/03/20/2114155.html?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相关词推荐

免责声明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通过本网发布的作品,本网受著作权人委托禁止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未经书面授权的情况下转载使用。

【报案平台】- 【区域合作】- 【广告合作】- 【公司介绍】- 【诚聘英才】- 【营业执照】- 【网站声明】- 【网站介绍】

投诉电话:010-60685631    投诉邮箱:chinazjzs@126.com    地址:北京市怀柔区开放东路—号209室

高考、招生考试、高校招生计划、简章、重点院校、普通高校、民办院校、分数线查询—教育招生网为您择校提供便捷服务

北京东方鹏翔网络科技公司主办    京ICP备13039119号-2    京公网备案信息11011602000545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